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大浪淘沙,特来电“生存样板”能否复制?

作者:吴永强 2020-01-16 15:24:16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步入充电桩行业,从成立到盈利,特来电走过了艰难的五年,成为中国充电领域少数几个样板之一。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现场,谈及充电,特来电董事于德翔既有欣喜,也有感慨,更多的是信心。

  对于过去,于德翔怎么看?关于未来,特来电还要怎样走?

  特来电的成功,能否被复制?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一探究竟。

  成功,充电网是根

  近年来,我国充电桩行业大浪淘沙。资本的快速扩张,跌宕的市场环境,让这一领域早早进入了红海拼杀。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充电桩企业超过了1000多家,而如今,经过市场和用户的洗礼,数量仅存十分之一左右,可谓是"九死一生"。

  瞄准入行时机,坚持着自有的"生存法则",特来电的成功既有偶然性,也有着必然性。

  在于德翔看来,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中国用户的群居方式和驾车习惯,决定了必须要建立一个充电网。要和车协同,要和能源协同,否则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这个就是一个伪命题。

  充电桩,旨在把电充到车里,是一个物理插头。充电网,是把一个区域里所有的充电桩进行物理化改造和智能化连接。

  充电桩是单项的,充电网是双项的。充电桩是车和桩简单的数据交互;充电网,则是深入的,属于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和技术体系。

  "一开始,所有人都做充电桩。特来电创立的时候,我们反对仅做充电桩,我们要做充电网。实践证明,我们坚持的技术发展路线是正确的。"于德翔表示。

  "可以把充电网看成是一个物理网,也可以看成生态网。利用好车和能源之间的协同,提升公共电网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大规模的支持和支撑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

  "跟一棵树一样,它核心的问题是根。对充电网而言,根就是就是技术和产品,充电运营,相当于树干、树枝,未来数据的增值服务,是树上结的果实,这是一个闭环的生态。"

  痛苦,仅仅是过程

  大浪淘沙,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取得成果,于德翔坦言,"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前期,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立以来,特来电先后投入50多个亿,研发累计和人才累计10个多亿,研发团队上千人。

  "建立一个充电网络,从设备网到控制网到能源网到数据网,把跨行业、跨企业、跨门类的专业技术人才融合到基于汽车运行、能源服务和数据增值服务的价值闭环生态中。过大的投入,导致前期的亏损。"

  "好在研发技术路线是对的。"于德翔表示。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特来电的经验和勇气越来越足。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了解到,特来电的母公司--特锐德,专门做智能箱变设备。在发展过程中,特来电投建充电终端的数量已达到26万个。相对来说,充电设施的盈利,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可以说,企业发展前期,充电设施的生产和销售,其对充电运营起到了很大的补贴作用。

  值得一提是,2019年,特来电累计充电量已达到39亿度电,仅仅2019年,就达到21亿度,在2018年基础上基本上翻了一番。

  整体上看,从设备制造到充电运营到数据增值服务,这一个价值闭环中,充电运营也开始渐渐发力,为企业发展加持。

  2019年,工信部唯一一个关于平台安全的项目,特来电成为唯一一家中标单位。

  对此,于德翔并不意外:"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把技术做好。把根扎好,然后才可以长出枝,才可以长出叶和果,根深才能叶茂。"

  公共交通,难啃的肥肉

  如今,在中国充电桩建设格局中,私桩、公用桩等发展各有千秋。

  经历了痛苦的起步,在市场布局中,特来电同样有着独特的思路。

  "十城千辆"项目以来,公共交通领域,是中国电动化最先进、覆盖率最高、竞争力最强的版块。

  通过前期的运营与积累,如今,公交系统越来越重视产品和技术体系,用户层面的成熟与多样化的安全需求,成为了考验充电桩企业的门槛之一。

  "公交充电是一块肥肉,但却是一块难吃的肉,涉及到更高层次的安全问题。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我们在公交充电领域的占有率基本上是20%、30%和40%。"于德翔介绍。

  当然,这里面既有新项目,也有改建、扩建工程。

  于德翔分析,在产业发展前期,低价中标是常态。但这些中标产品性价比低、服务跟不上,使用一段时间后,成为了运营单位不可避免的"痛"。因此,对原有其他企业项目的改造、扩建,也成为了特来电发展布局中的一个特色。

  于德翔介绍,在安全方面,特来电的两级防护技术体系,彻底解决了公交厂站在充电的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把事故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公交充电资源的欠缺,也让特来电看到了新的契机。

  以中国最大的一个充电桩项目--深圳月亮湾的充电站为例。场站内,7层一体停车塔,可同时停放700辆公交车。但是,受电源容量限制,项目前期只能满足400辆到500辆的充电需求,其他的车只能停放。

  怎么办?特来电群管群控、交通和能源调度方案,有了用武之地。

  一方面,在楼顶加装光伏,储存并收集电能;

  另外一方面,在公交充电离开后,将空档期的电网冗余储存。

  这样一来,除了能够服务公交车辆之外,通过特来电APP的引导,周边5公里左右,拥有充电需求的社会车辆,也可利用场站内的空闲车位和能源,实现快速补电。

  "把能源调度、汽车调度以及运行调度,充分融合到一起。让社会资源最大化,场地利用最大化,把电资源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解决未来大规模城市电动汽车发展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全中国、全世界只有我们一家这么做。"于德翔表示。

  当今行业,前景明朗、市场跌宕。

  拥抱用户才是最佳的生产法则。深耕产品,创新研发,解锁市场需求……特来电样板,能否带来更多惊喜?一起关注。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北京整理报道。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