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提问题、给建议,点名多家企业干的好——万钢眼中的氢燃料汽车

作者:田禾 2018-06-30 11:43:00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2018年6月28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国际氢能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隆重召开。国内外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领导、氢能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能源、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参与会议。

  活动现场,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发表精彩演讲,全面回顾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历程,点名宇通、中通、东风、亿华通等国内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同时,面对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万钢对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提出七个问题,两点建议。一起来看看。

  点名多家企业干的好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追溯到本世纪初上世纪末。发展伊始,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驱动系统,被认定为新能源汽车有三种可能的驱动形式。其中,燃料电池汽车被誉为"最环保的新能源汽车。"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车用燃料电池取得了比较顺利的进展。燃料电池材料得到明显的提升。中科院大连化工所的新源动力、亿华通、上海弗尔赛,这三个企业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条路径:30kW驱动模块、60kW驱动模块以及120kW驱动模块,他们的电堆功率密度已经达到了2kW/L。

  总的说起来,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从燃料电池汽车本身的技术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特色就是电-电混合动力系统,既符合燃料电池本身技术特点,也适合于我们国家技术创新的产业点。

  早在2008年奥运会,我国推出了第一批燃料电池汽车,20多辆燃料电池轿车和10多辆燃料电池客车为奥运会做运输服务和赛场服务,当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010年的世博会时,这个数字有了大幅发展,运行于世博会的燃料电池客车、轿车和场地用车已经超过了200辆。

  万钢表示,如今,国内商业化示范运行已经遍布了很多地方。宇通、中通、东风相继研发了样车,并且进行了示范。按照清华大学王贺武教授的统计,目前已经累计运行的车辆有近千辆,运营加氢设施的有12座,在建的有近10座。

  同时,氢燃料电池还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在上海周围就已建成100多套基站的备用电源,在运行的四五年当中保持了稳定运行。在IDC机房、医院应急救援系统、安防以及深潜系统的备用电源方面,燃料电池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七大问题亟需解决

  与此同时,万钢表示,虽然有成绩,但是我们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产业化还是滞后的。特别是产业生态和市场还没有建设起来,大概有七个方面是比较明显的问题。

  首先,产业化、商业化进度滞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较多,但主要还是运行在城市范围之内,续驶里程、充电时间和能量密度是主要短板。综合分析,从中远期来看,中型和重载的货车是一个发展方向,在应对污染防治攻坚战里面明确把落后的柴油机作为一个方向。中型和重载货车的行驶里程长,环保要求高,从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很好的办法就是燃料电池汽车。目前电动汽车的短板,完全可以用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来补足。

  第二,许多关键问题久攻不下。本世纪初国内部署了一系列研究,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显著的进展,与国外差距明显。例如电堆功率密度,国内产品基本上大概在2kW/L左右;据报道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达到了3kW/L左右;在催化剂效率方面,国内每千瓦的铂用量大概0.3克;据报道国际的先进水平已经达到了0.06克以下;在膜电极耐久性方面,国内动态工况实测寿命大概在3000小时左右;据报道国外已经达到了9000小时;空气压缩机方面,国内现在的燃料电池产品基本采取低压压缩机,国外主要采取高压空气压缩机。

  第三,产业链还比较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燃料电池用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一些关键材料已经有了,但毕竟还是实验室产品。因此,一致性和可靠性常有波动。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回流泵等关键部件也有一些样件,但是没有稳定产能,产品供应不足,价格很高。储氢容量要达到5%到7%还有15年时间。现在35兆帕碳纤维内胆的储氢密度比较低,需要开发更高压力的碳纤维内胆。

  第四,企业主体作用还有所缺失。整车方面,乘用车企业除上汽以外,其他的上市公司还没有把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自己的主攻产品而列入企业发展规划。这和国际的汽车企业--丰田、本田、通用以及奔驰等这些形成明显差距。如今,我国燃料电池企业经过艰苦的创业,目前形成新源动力、亿华通、弗尔赛等新三板企业。

  第五,制氢供氢和加氢系统落后,造成氢燃料成本的剧增。我们国家低成本氢来源是十分广泛的,但是由于规模化供氢体系尚不完善,输运成本比较低,用氢价格超过了燃油成本,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第六个短板是技术标准、检测体系严重滞后。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涉及到汽车能源领域以及一系列新的技术标准、规范法规亟待设立。在氢储安全和运行安全方面,在燃料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测试评价等方面的标准还有待完善。燃料电池电堆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技术标准也亟待完善,相应的检测能力要继续加强。企业研发和生产检测能力同样需要研究开发,燃料电池生态一系列零部件行业标准、实验方法、检测体系也要规范发展。

  第七,急需要加强国际开放和合作。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放和创新将发挥率先引领的作用。我们的思路就是优化能源结构、防止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这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各国汽车领域责无旁贷,所以我们有必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协同创新,为世界汽车的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两点建议促进发展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技术标准、示范运营和市场推广中积极参与和牵头组织实施了一批多边和双边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创造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也有效的推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转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

  在氢燃料汽车发展过程中,万钢还给出了两点建议:第一,2018年下半年全国政协将就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举行双周座谈会。双周座谈会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议政形式,到时候全国政协主席亲自主持会议,由各方面提出意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同时向中央政府国务院要进行汇报。7月份我们将组织开展相关的调研,建议各有关方面积极参加和协助这个调研,共同努力组织好、开好这次座谈会,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的建议。

  第二,结合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8年要开展中期评估,对燃料电池汽车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能源革命等一系列规划当中,对实施情况行科学评估,明确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健康发展。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和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挑战当中,我们有必要,也一定能够携手并肩,共同来推动氢能和它的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最后,万钢寄语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创新发展、协同进步。--新能源汽车网北京报道。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