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东风汽车原董事长竺延风:以环境能耗标定破局,引领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作者:森林 2025-10-22 20:26:49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10月21日~24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5)在中国重庆·科学会堂召开。SAECCE 2025通过汇聚行业智慧、展示前沿技术、搭建合作桥梁,并携手全球汽车科技力量,服务全球汽车科技发展,共创世界级汽车科技创新平台。

  在SAECCE 2025于10月21日下午召开的“2025国际汽车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大会全体会议暨智能制造主论坛”上,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竺延风进行了演讲。

  竺延风表示,现在的节能,所有车公布时都说可以上千公里,但是每公里的电耗特别是在环境应用下的能耗,包括空调环境、冷热环境下的能耗,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向。可是在汽车标定当中,这些参数是一个标准值,所以在标定参数当中、标准值当中,和我们的实际应用情况当中就产生了差异,而这样的节能环境到底该怎么样思考。

东风汽车竺延风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竺延风

  以下为演讲实录精编:

  一、能耗标定 “温差”:行业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

  如今,“续航超千公里” 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常见宣传语,但消费者实际驾驶中却常遭遇 “续航打折” 困境。竺延风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在于能耗标定与实际应用的脱节:车企在标定汽车参数时,采用的是理想状态下的标准值,可车辆在实际行驶中,空调使用、高低温天气等环境因素,都会大幅改变每公里电耗,这就导致标定数据与用户真实体验产生显著差异。​

  这种 “温差” 不仅误导消费者决策,更可能让行业陷入 “唯续航论” 的误区,忽视了节能技术在复杂场景下的实际落地效果。竺延风强调,若能将特定环境能耗纳入标准值标定体系,既能让消费者获得更真实的参考信息,也能倒逼车企在节能技术研发中,更聚焦实际场景需求,推动节能技术从 “纸面参数” 走向 “实用价值”。​

  二、两大关系重构:智能网联时代的汽车新定位​

  在剖析能耗问题之余,竺延风还深刻解读了智能网联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 —— 汽车正经历 “与人关系” 和 “与社会关系” 的双重重构。​

  从 “与人关系” 来看,过去人们携带手机、电脑实现移动办公与娱乐,如今汽车已转变为 “移动终端”,承载起移动办公、休闲社交、情感陪伴等多元功能。它不再是简单的钢铁塑料集合体,而是集 “第三生活空间” 与 “移动智能体” 于一身的伙伴,这种角色转变,要求汽车技术创新必须更贴合人的个性化需求。​

  从 “与社会关系” 来看,车、路、云、星空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让汽车突破了交通工具的单一属性。它成为智慧城市的 “移动感知单元”,能实时反馈路况、环境等信息;同时也是能源网络的 “重要节点”,为新能源并网、储能等提供支撑。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测试区、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如火如荼,自动驾驶示范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汽车正从 “示范阶段” 迈向 “规模化产业化阶段”,未来甚至将成为新的社会治理主体。​

  站在这两大关系重构的节点上,竺延风认为,所有汽车人都需跳出传统思维,以更广阔的视野探索发展路径,而这离不开四大核心方向的突破。​

  三、四大核心思考:筑牢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根基​

  1. 以 “安全、节能、环保” 为基,创新技术路径​

  安全、节能、环保是汽车产业发展的 “永恒基石”,即便在智能网联时代,这一核心也不能动摇。在安全层面,智能技术既带来了挑战(如数据安全、自动驾驶决策风险),也提供了新机遇(如主动预警、智能避险),需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更全面的安全体系;在环保层面,新能源汽车的 “绿色属性” 不仅取决于车辆本身,更与 “绿电供应” 紧密相关,这要求行业从 “车辆电动化” 向 “能源绿色化” 全链条延伸。​

  尤其在技术创新方法上,竺延风提出了独到见解:当前智能网联技术多依赖 “算力堆叠、数据投喂、经验比对”,虽能快速实现功能落地,但长远来看,需向 “主动逻辑思考” 转型 —— 让智能系统像人类一样具备自主分析、决策的能力,而非单纯依赖海量数据,这才能真正突破技术瓶颈。​

  2. 推动技术普惠,实现 “智能平权”​

  科技的终极目标是 “增进人类福祉”,智能网联技术也不应成为 “高端车型专属”。竺延风强调,技术创新需坚持 “源于市场、终于市场”:通过技术迭代降低成本,借助规模效应提升效益,让自动驾驶、智能交互等功能从 “高端配置” 走向 “大众普及”。​

  同时,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 无论是老年人的 “简易操作” 需求,还是特殊人群的 “定制化服务” 需求,都应在技术设计中充分考量,最终实现 “人人享有智能出行” 的 “技术平权”。​

  3. 共建开放生态,打破跨界壁垒​

  智能网联汽车是 “跨界融合的产物”,单靠车企单打独斗难以实现突破。竺延风提出,需构建 “开放、协同、共赢” 的产业生态:一方面,推进车路云一体化标准的制定与统一,加强汽车、通信、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标准互认,避免 “各自为战” 导致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流通,同时共建行业级智算中心、数据平台,为技术创新提供 “算力与数据支撑”。​

  4. 深化全球合作,共筑产业未来​

  汽车产业是 “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智能网联更是一条 “全球共探的新赛道”。竺延风指出,面对数据安全、算法合规、责任界定等全球性挑战,需秉持开放心态,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法规体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让智能网联汽车成为 “连接全球汽车产业的纽带”,而非 “技术壁垒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 2018 年,东风团队就在行业 “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基础上,增加了 “轻量化”,形成 “五化” 理念。竺延风解释,轻量化并非简单的 “材料减重”,而是融合材料、工程、工艺等多领域技术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目标仍是 “更节能、更安全”—— 这一理念,也正是他此次演讲中 “务实创新” 精神的生动体现。​

  结语​

  从 “环境能耗标定” 的细节建议,到 “两大关系重构” 的宏观判断,再到 “四大方向” 的实践路径,竺延风的演讲不仅直击行业痛点,更勾勒出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蓝图。在汽车产业向 “智能化、绿色化” 转型的关键期,这份基于行业深耕的思考,无疑为所有汽车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 唯有以务实的技术创新为基,以开放的生态协同为翼,才能让汽车产业持续为国家发展、人类社会进步贡献新的力量。

0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