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敲响产能警钟:全球汽车工业过剩危机下的中国突围路径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在 2025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一番言论引发行业震动。他直言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严重产能过剩”,并宣布吉利将停止建设新工厂,转而通过全球资源整合利用过剩产能。这一表态不仅揭开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层矛盾,更将中国汽车工业置于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十字路口。
全球产能困局:从欧美疲软到数据预警
欧美汽车市场的复苏乏力正成为产能过剩的直接诱因。2024 年美国汽车销量 1590 万辆、欧盟销量约 1284 万辆,均未恢复至 2019 年水平。更严峻的是产能利用率数据:美联储统计显示,美国汽车及零部件产能利用率自 2023 年 10 月以来仅 3 月单月达到 70%,其余月份均在低位运行;LMC Automotive 报告预测,2028 年全球汽车产能利用率或降至 60%,电动车新增产能将因需求不足面临空置风险。
GlobalData 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北美市场的隐忧:2025 年起北美汽车产能利用率将持续下滑,2030 年预计降至 65%,2035 年或低至 63%。该机构汽车研究副总裁舒斯特指出,电动车转型缓慢与燃油车 / 电动车产能并行的矛盾,导致车企不得不维持多产品线运营,直接拉低生产效率。
中国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冰火两重天的产能图谱
与全球危机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汽车制造业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达 71.9%,较去年同期回升 7 个百分点,整体处于中汽协定义的 “70%-90% 合理区间”。但深入分析可见显著的结构性分化:
合资品牌的产能寒冬:外资品牌产能利用率从 2019 年的 73% 骤降至 56%,瑞银测算存在 1000 万辆冗余产能。上汽大众已明确启动产能优化,计划将 250 万辆年产能削减至 150 万 - 200 万辆,50 万 - 100 万辆过剩产能成为运营负担。
自主品牌的产能红利:本土品牌产能利用率逆势从 65% 攀升至 84%,在新能源赛道的快速布局使其占据市场主动权。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 “油电转换” 的断层: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指出,中国现有燃油车产能超 3000 万辆,而新能源车 2000 多万辆产能多为新建,仅消化了 200 万 - 300 万辆燃油车产能。部分燃油车企已陷入停产倒闭困境,产业生态重构迫在眉睫。
破局路径:从产能整合到生态重构
李书福提出的 “不建新厂,整合全球过剩产能” 策略,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吉利计划通过技术合作、资产收购等方式利用海外成熟产能,既降低扩张成本,又避免重复建设。这种 “借船出海” 模式可同步盘活海外熟练工人、质量体系等资源,为中国车企全球化树立差异化路径。
政策层面,苏波建议建立 “产能置换机制”:鼓励新能源车企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整合燃油车产能,严格限制新建独立工厂。这一思路与工信部 “推动产业集中化” 的导向不谋而合 —— 通过市场出清与政策引导,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50% 的转折点上,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从 “规模扩张” 到 “质量竞争” 的关键转型。当全球车企还在为过剩产能焦虑时,中国市场以结构性调整为契机,正在探索一条 “存量整合 + 技术升级” 的突围之路。这场产能变革的背后,既是产业周期的必然洗牌,更是中国汽车从 “制造大国” 迈向 “产业强国” 的必经考验。
-
40辆中通新能源客车投运!密山城乡交通添“绿色引擎”
近日,黑龙江密山市隆重举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暨建制村新能源车(首批)发车仪式,40辆山东重工中通新能源城乡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
4小时前 -
首搭华为乾崑智驾ADS4岚图FREE+正式下线
6月21日,“极智驾享大五座SUV”岚图FREE+在岚图汽车总装工厂正式下线。
4小时前 -
方程豹钛7来了!外形硬朗,大“7”磅礴,预计四季度上市
近日,国家工信部对外公示了第39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在公告中,方程豹品牌第四款车型——钛7的车型信息和公告图正式公布。
19小时前 -
UITP峰会聚焦绿色交通,宇通新能源客车贡献“中国方案”
2025年6月15-18日,由国际公共交通联盟 (以下简称:UITP) 组织主办的2025年UITP世界公共交通峰会(以下简称:2025UITP峰会)在德国汉堡举办,一场聚焦公共交通绿色发展的国际对话正式拉开帷幕。
21小时前 -
越南汽配展|微宏动力电池产品诠释“芯”实力
2025年6月19至21日,越南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AUTOMECHANIKA HO CHI MINH CITY 2025)在胡志明市举办,该展览会汇聚了一批高质量国际参展商,共同展示汽配、汽摩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趋势。
2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