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李庆文:活动为智能汽车消费觉醒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

作者:大叶 2023-03-02 22:06:54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地平线杯”第四届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结果2月28日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发布,与此同时,世界智能汽车品牌高峰论坛也同步举办。此次活动汇集了智能汽车行业的顶尖专家学者与整车企业领导,共同研讨智能汽车技术和行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精彩的发言。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发表了演讲。内容摘要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汽车工程学会、汽车人才研究会,我们这个活动以付于武理事长为首的顾问委员会,非常感谢。同时也感谢你对我们的肯定,你说的针对真的不容易。这个活动一开始第一年还算,剩下三年就是疫情,真的不容易,感谢付于武理事长,感谢我的老大哥对我的支持。

  感谢管欣院长,刚才付会长已经介绍了,专家一致推举管院长做我们的评委会主席,管院长、管教授是中国汽车科研里边最早做智能化研究的,非常感谢。而且他把他的科研成果在平台上进行了试验和应用,管院长在国家自然基金会有一个关于自动驾驶的主客观评价的课题,这个课题是和众多的高校,包括清华竞争,最终自然基金会这个项目是管院长来做的。我知道他有这个成果,希望成果能应用。我们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模式应该说是这个成果的应用,也是这个成果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非常感谢管院长和那些专家,将近有二十几位都是各大专院校做智能化研究的和行业组织做智能化研究的教授参与了我们的评价,非常感谢。

  感谢郭总编辑,我到这里来非常亲切,我曾经在这个楼里办公了四年时间,1998—2002年在六楼。当年我在汽车报当社长,《中国汽车报》原先就在六楼办公,那个时候我们吃的是郭院长他们食堂的饭,喝的是他们的水,住的是他们的房子,后来我们才搬走的。所以说,我们到这儿来感觉到方才他说的一点,对我来说是一个重大变化。比如,这一层的楼过去不是这样一个多媒体的、融媒体的传播中心。我也曾经听到过中国出版发行的理事长艾立民司长给我介绍过他们这个中心,全国出版界搞活动都上这儿来,说他们这个中心做得最好。所以我到这儿来亲切,同时也学习,感谢机工社,感谢机工社下面的汽车出版社。

  我在这里也替海清(音)社长说几句,我觉得汽车行业的出版还得回归到老根据地。老根据地是谁呢?机械部,汽车行业就在机械部里,机工出版社和信息园是机工部最老的单位,历史的积淀深厚,科技人才雄厚,影响力很大。过去机械工业部号称“第二教育部”,有很多大学都是我们来管的,但是机工社和信息园是我们所有下属单位的龙头,那个时候我们都依附于他们。所以说,科技类出版、产业类出版,机工社全国第一。我说这个事情是因为我对出版社还了解一些,那么汽车出版,机工社应该第一,企业的教授们出版都要向赵福全院长学习都在这儿出,赵福全给我邮的他的书都是在这儿出的,确实出的特别好,我觉得就应该到这儿出。我认为这是学术,也是产业,产业的进步离不开学术,离不开产业跟学术之间的互动,企业界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智能汽车上走在前面,你们也会有学术著作。

  同时我也特别感谢地平线,感谢星宇副总裁,感谢余凯博士,具有公益的胸怀来支持我们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我们在四年前或者今天说应该在五年前,做这样一个活动的时候,世界各界、业界对于智能汽车这个概念、这个趋势、这个大方向还没有像如今这么清晰、这么强烈、这么明确。但是当时我们还比较超前,超前得有响应者、得有资源、得有一起奋斗者,地平线就是汽车评价研究院最坚实的支持者,响应了我们的创意,支持我们策划的企业,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企业家,要不然五年前谁来支持做这个事?肯定没有,但是我们做了。做到今天大家说地平线和汽车评价要做成一个品牌了,这个品牌是在当时刚刚兴起、刚刚萌芽的时候开始播下的种子,这样这个品牌才能比别人多长几年。现在模仿者、跟随者也很多,但是遗憾我们已经长起来了,你刚播种、你刚冒芽,我们也长成小树了,这就是要有前瞻性的结果。所以非常感谢,也请星宇向余凯博士表示敬意,也向地平线所有的工程师、科研人员表示敬意,一起和我们来努力的把这件事办到现在。

  我下面想讲四个问题,主要讲两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主要讲这次会议的主题,我们琢磨了两句话叫“顺应智能汽车消费觉醒 拥抱智能汽车狂飙时代”,我想把这两句话做一个解释。第三个问题讲一下关于价格战问题,因为价格站是目前当下汽车行业和各方面关注的,苏勇(音)评论员写了很多关于汽车价格战的文章,在群里广泛传播,今天借智能汽车的机会也讲讲我对价格战的看法。第四个问题想讲一讲关于产业政策,现在汽车的产业政策正处在调整中,市场变了,竞争环境变了,企业的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车产业政策应该怎么调整呢?据我所知,现在国家相关部门都在研究汽车产业的政策如何调整,也想借这个机会讲讲我的看法。

  第一,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活动,为智能汽车消费觉醒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为什么说我们完成了觉醒?完成了觉醒就是完成了认知,就是完成了一个对智能汽车的了解、理解。我们说现在已经是觉醒了,还不能说我们完全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增长,但是在觉醒的当下,我们判断要进入“狂飙”时代,狂飙时代就是消费者会对于智能汽车有一个高度的认识。

  对于智能汽车的觉醒主要是心智地位,作为汽车消费主要是心智,就是说你喜不喜欢它,有没有偏好,有没有倾向,在你的心里头是不是有智能汽车这个概念。我觉得觉醒最主要的是汽车消费者的心智地位,现在可以说智能汽车立在那儿了,智能汽车的概念大家接受了,智能汽车的功能以及它产品的可靠性已经基本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认知产生了飞跃。

  我们这个评价活动是以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单纯地说这个技术多么先进,这个技术多么有学术价值,而是说这个产品、这个车型在消费者中能不能起到反响,消费者购不购买它,选不选择它,使用过程中消费者满不满意。我个人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智能战略”,而且讲的都比较高大上,都在讲智能汽车规划,也都非常宏伟客观。但是我个人认为企业的智能化战略、企业的智能化规划,最终都要体现在车型上,车型能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车型能不能够真正具有先进性、领先性,体现了、折射了企业在智能战略上的是否正确,在智能规划上是不是真抓实干。我认为有的是在作秀,有的是在空喊口号,有的什么也没有做,但是说的满满的。所以说,最终考验折射检验企业的智能化战略,有没有、正不正确,具不具备有前瞻性,折射企业规划和它的研发能力的都体现在车型上。

  汽车的特点是所有的技术都要集成应用在车型上才能够体现,所以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的结果是对企业智能化战略、智能化规划、智能化研发、智能化市场开拓的一个评价。如果你的产品、你的车型不能够得到认可,不能够认为是优秀的产品和车型,那就谈不上你有正确的战略。如果说你正确的战略,那是理论的,但是没有实践。所以我们认为是这样的,消费者心智的确立是最核心的。

  觉醒有什么标志?

  1.辅助驾驶功能。一般的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市场上量产车型的标配。现在有的政策研究机构的人跟我交流说,李院长,现在智能汽车的配备配备了,消费者没用。有一个很权威的政策研究机构跟我说,所以智能汽车是不是太超前了?产业政策向智能车倾斜是不是没有着力点?是不是得不到市场的响应?我个人以为,这是一些个别调研和个别使用的结果。比如说,手机有很多功能你没用,但是你说苹果手机和我们一般的二三线手机、三四线手机怎么比,那就是你自己怎么要求自己。如果说手机的功能你没用,那手机的智能化水平是不是应该降低呢?不是的,一样的还是智能手机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如果仅仅说汽车是一个行使、驾驶车的传统的功能,而没有新功能,那我在这里也要问,如果说过去的诺基亚手机通信功能很好,但是诺基亚手机为什么被苹果手机打败了?人们在一开始用苹果手机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功能都会?我在这里再说,大家都在使用腾讯的微信,微信里的功能你都用了吗?其实没有都用,甚至你都不了解的功能,都不知道的功能它也在。如果大家在社会上、在行业里传递给制定产业政策的人认为这个功能没有用就没价值的话,将会影响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

  我们看企业,企业从来没有一点松懈关于智能汽车方面的研发和创新,现在一款车没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配备,你这个车在市场上就没有卖点,就没有打动消费者的聚焦点。我们家电梯里有很多的汽车广告,汽车广告里的广告词全都是自动驾驶,并不是说我电池是宁德时代的,我电池是谁的,没有。我有多少个摄像头,我有多少个雷达,它讲的这个。我有辅助驾驶到什么功能,自动泊车什么功能,所以这是标配、第一个标志。今年的车型评价结果中一会儿还要介绍到,入门上108款车如果没有相当规模辅助驾驶都入不了围,也就是说汽车企业如果没有标配的辅助驾驶,那就是自动泊车、自动巡航、智能导航、智能座舱这些不具备,连评价的门槛都进不来,也就是你这个车在市场上不可能对消费者起到有卖点、有说法、有重点、有聚焦点的作用。

  2.高级辅助功能已经成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也有水平高低,差异化竞争手段在于谁的品质高,谁的级别高。我这个车高端车,要卖这么贵,比如说,蔚小理卖点是什么?其实动力系统没多少可以说的卖点,都是在智能汽车上。

  3.优秀的智能化水平成为竞争中能够出头的、出位的那个关键点。比如说,特斯拉之所以一出位,它是说起速比别人快了多少秒吗?不是,它还是智能汽车方面比你出位。比如说,蔚来也得到大奖了,他那几个高端车卖的是什么?卖的还是智能网联方面的驾驶。

  4.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必备选项。

  所以智能汽车消费觉醒的过程,我认为大家都做了努力。首先,企业是启发消费者的主导力量,企业功不可没。梁院长今天也来了,我2017年认识梁院长的,长安汽车搞了从长安到北京两千公里的无人驾驶,当时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两千公里走下来了,他当时是项目负责人,我向他请教了很多问题。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在智能车上配套的主动性、参与的积极性和今天无法可比。但是那时候的跨国公司像波士(音)公司他们积极、他们主动、他有准备,可是中国企业进步非常快,今天这个格局变了。这是我说的第一个觉醒,企业是主导。

  第二个,政府的信息引导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政府发布了规划,特别是发改委等九个部委发布了智能汽车的实施方案,工信部、交通部等各个部门都发了很多关于智能驾驶方面的政策。我认为这对于促进智能汽车消费的觉醒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个,行业组织,媒介、第三方机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汽车工程学会搞大赛,新闻出版不断的来传播一些关于自动驾驶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信息很重要。还有汽车评价研究院第三方机构也做了智能汽车年度车型的评价,也起到了作用。这些力量的汇集才使中国的智能汽车完成了觉醒时代的任务,中国的消费者对于智能汽车消费已经觉醒。我们在觉醒的消费者群体面前应该怎么办?应该拥抱那个狂飙时代的到来。

  第二,世界汽车年度车型评价活动,引导消费者拥抱智能汽车狂飙时代。

  我们判断电动智能网联汽车进入高增长阶段后,消费者购车、用车的重点关注面将会从动力性、续航里程、充电换电补电的便捷性,转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水平上,智能化、网联化会成为消费者选车用车时必须考虑、必须满意、必须先进、必须时尚、必须可靠、必须可信的标准,一个由消费者强力推动的智能汽车狂飙时代已经到来。

  今天没有时间来讲我这几个“必须”,其中有一个“必须时尚”,智能汽车还是时尚的问题。今天购车的主题是90后、是00后,不是50后、60后、70后,90后、00后他们购车还有个时尚。技术也是一种时尚,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于先进的、领先的、最新的技术的追捧和喜爱超过了以往。因此,它是必须时尚,当然也是必须可靠的。

  这是我要说的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这样理解的。

  第三,关于电动车价格战的理解。我个人认为电动汽车价格战既是电动化之战,也是智能化之战,最终将是智能化之战,当下是电动化之战表现突出。

  什么意思呢?因为这次价格战,它的出发点认为电动汽车亏损、成本高、电池贵,表面上看由于电池贵引发了价格战。但是我们认为它除了是电动化之战,更是智能化之战,价格战的本质是成本之战。不管谁搞价格战,得有成本能力。我个人对这次价格战抱着一种欢迎和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因为这一次的价格战不是由传统车企挑起的,而是由电动车企挑起的。过去以往中国汽车市场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但是每一轮的价格战都有特点。比如说,孙颖(音)他就曾经挑起过价格战,比如说,奇瑞,那时候奇瑞是后进入行业者,靠什么抢夺市场?靠什么争夺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确定?要靠性价比,奇瑞当年就打过价格战。还有一些车企一轮一轮的价格战,才成就了今天中国汽车产业具有竞争实力的强身壮体。如果没有价格战的洗礼,都靠补贴喂养着,温室里培育,不可能产生出具有真正竞争能力的企业。

  这一轮价格战是谁挑起的?不是传统车企,不是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不是日系的丰田、广田日产,也不是中国品牌传统车企。是谁?是特斯拉。特斯拉它能够挑起价格战,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又能跟进价格战。特斯拉挑起了价格战,但是比亚迪也好,其他车企也跟近了价格战,说明了价格战它是有积极意义的,价格战折射出中国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具有了进行价格战的实力。没有这个实力怎么挑价格战?当然了,我们是被动应战特斯拉价格战,我倒是希望中国品牌有一天那些造车新势力、那些头部企业也能主动挑起价格战,那才是中国车企真正具有了国际化的世界的竞争实力。

  1.特斯拉本质上是价格战、是成本战,特斯拉的价格战成本有什么优势?我们个人认为特斯拉在智能化上不但领先,而且在成本控制上有实力。有人问特斯拉也用了中国的电池,为什么成本低?仅仅是电池的问题吗?我们没有看到特斯拉在于智能化上成本的优势,特斯拉智能汽车的成本明显低于全世界所有的车企,不仅是中国品牌,包括日系品牌、德系品牌、韩系品牌、法系品牌,在智能化的成本控制能力上特斯拉是一流的。因为特斯拉在智能化上软硬件都是自己研发、自己创制造,成本控制能力就在这儿了。现在我们一种误导,认为我们的价格战、我们的成本控制重点是在电池,把电池降下来了,我们的竞争上的成本优势就出来了,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导。

  2.特斯拉是在制造商的创新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它的制造颠覆了以往过去的传统汽车企业的制造方式。

  3.特斯拉在管理上的创新改变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做法。比如,营销模式。比如,品牌塑造的模式改变了,它成本降低了。

  4.特斯拉目前在电动智能汽车上全球化水平最高。中国一定不能骄傲自满,我们虽然也涌现出了一些头部企业,也虽然有一定领先,但是我们的全球化水平和特斯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5.特斯拉目前在纯电、自动、智能汽车的规模仍然是第一。

  由于这样,特斯拉在成本上就具有了优势。

  我们分析特斯拉的成本优势靠什么来的,我们认为颠覆创新的汽车时代的成本控制主要不是由依靠资源控制,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控制为主。也就是说,控制成本由过去的资源控制转变到技术控制,成本的竞争根本上是个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能力、潜力空间巨大,特别是颠覆创新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消除一些成本。我们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事实上,特斯拉的颠覆创新把有些过去认为必须的成本已经消灭掉了。我们如果在成本控制上仍然是坚守着以资源控制为主,把锂矿控制住。现在国务院有一个调查组到江西宜春说,宜春的锂矿全停产了,就由他们搞的,整顿他们。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汽车产业的成本控制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一时的作用而已,就像我们要打击倒卖芯片一样,打击完了以后,芯片要如果缺,该涨还得涨,要没技术,不但涨成本的问题,而且有没有的问题都会控制。所以说,我们在成本控制上一定要认识到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

  正是这样的一种转变,我们才说智能化重新定义汽车的重要性,我们才说智能化在未来的过程中不仅是一个下半场,是一个全场,是一个长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汽车电动化换了一个心脏,智能化要换大脑,心脏只要有动力、有造血的能力就可以。大脑不行,大脑要丰富它的知识,要解决它的敏捷性,要更加复杂,要有回路等等。我们现在进入的是要重新建设新汽车的大脑,智能化就是一个建汽车大脑的创新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

  当下,电动智能化仍然把重点放在电动化成本控制上,是典型的资源型成本控制思维,而不是技术创新成本控制思维。决定和影响电池成本的现在是锂源,而不是技术,这是一种误导,这是一种表面现象。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是这样的,但是决定价格战、决定实力的是技术创新,是智能技术的创新,而不是你占有了多少锂矿。

  今天我在这里向各个企业家们建议,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抢锂矿上,要把注意力放在智能化上。锂矿它永远是既定的资源,就像石油一样,它永远是石油的,但是车企的能力是在于节油。为什么丰田在燃油车时代能够第一?就是因为它节油,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方面,并不是它占有了多少油田。

  今天一样,如果我们的车企转过来都去抢锂矿,我觉得有这个倾向,当然了锂矿你也抢不完,你也占不了,但是技术是你的,智能化的技术是你的,智能化技术如果在企业身上长出来了,培养出大脑的是永远不败的,是永远不竭的企业资源,是企业最最重要的竞争的门槛,是它真正的护城河。

  这是我关于价格战的理解,跟苏勇(音)写的有点不太一样。

  第四,价格战的意义几点:

  1.电动智能汽车价格战标志着新汽车时代的开始,传统汽车开始进入快速下行空间。

  2.电动智能汽车价格战表明新型汽车企业具有了改变汽车产业格局的实力。

  3.电动智能汽车价格战间接宣布补贴政策彻底终结。现在业界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说还应该继续补贴,我据了解大多数人说不应该再补了,你都开始打价格战了还要补贴啊?这在逻辑上不对,纳税人的钱也不能总乱花。另外,产业政策总靠补贴,不能铁出一个强大的产业。

  4.电动智能汽车价格战一方面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的渗透率,另一方面加快传统燃油车被替代、被退出的速度。价格战是为了占有市场份额(存量的份额),燃油车必然要让位电动车,价格战已经波及到了燃油车,现在燃油车也开始降价,也加入到了这场价格战中,“丰田系”已经开始有降价了,估计后边燃油车还有大幅度降价。

  5.电动智能汽车中国的价格战已经波及和影响了全球汽车市场,这场价格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必然波及到全球市场。因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的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绝对额70%、80%的水平,所以这个地方打价格战了必须波及到全球。

  6.电动智能汽车价格战引发的淘汰赛不仅是新兴汽车之间的,也会波及到传统车企,不仅影响中国的车企,也影响世界车企。现在关于价格战大家说的造车新势力一批批倒掉,大家不要简单看仅是电动汽车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淘汰赛,也会波及到传统车企。传统车企难道就会成为世外桃源能够安然无恙吗?不是这样的,传统车企业会波及。

  这是我讲的第四个问题关于真正的到来。

  第五,产业政策。

  如果说上半场这个说法成立的话,中国汽车赢得了先机,处在相对战时领先地位,那么下半场竞争的焦点是智能化的判断成立了,趋势也就明显了。我们在这个时候产业政策向哪里去?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坚定的把产业政策的重点转移到放在智能化上。现在看,对智能化的支持政策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口号规划多,实打实基础性的少,建试验场、建测试场非常热,我不反对建试验场、测试场,如果全中国每个省、每个主要城市都建了试验场、测试场,大家不把重点放在应该支持的智能化的重点上,又是圈地搞房地产。我真是对到处建试验场不以为然,有的试验场、测试场价值不大,有的一个城市好几个。为什么要这么搞?圈一块地,大家在里头跑,然后拉车企在那儿搞入场费,这就是支持智能化了吗?这就是支持智能车了吗?我们的产业政策,我们的有关部门,如果热衷于批这个东西,又走偏了,不要热衷于批规划做这样的东西,要热衷于规划于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点技术、难点技术,我们这方面恰恰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育骨干企业上,但是大家现在研究产业政策说我们没法培养骨干企业,没法做。我怎么去落实呢?我最近接触了搞政策的,我就提出了这个意见,他就说很对,但是我怎么做呢?政策怎么制定呢?

  在这里我想问几个问题,美国人要用390亿美元激励措施把半导体制造业带回美国,我们用多少亿元把半导体集中起来?美国人要投资110亿美元建立一个半导体的研发中心生态,我们怎么去建一个生态性的研发中心?我们做了吗?美国人他们号称最市场化的国家这样做了,我们号称政府主导型的国家做了吗?我说的都是公开发表的,我给李星宇看了这个材料,他当时就提了这一点特别重要,其实真就是这样的,美国商务部部长公开向全世界讲的。美国人要联合盟友实施限制措施保护自己的技术,对我们封锁,我们应对他们光是喊口号行吗?我们需要拿出真金白银,需要拿出1100亿来建中国半导体生态的创新中心,要培育中国的汽车芯片(高端的),这个时候我们的产业政策才应该调整这个重点。

  我在这里大声疾呼,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要从支持扶持电动化大幅度的转到支持扶持智能化。谢谢各位!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