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会议|加快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构建新格局打造新生态

作者:森林 2022-10-26 13:47:25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本文为车百智库(2022年第18期,总第68期)调研报告。内容精选自9月23日,在武汉经开区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2022)”上,14位企业家、4位两院院士,就如何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格局、打造新生态,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演讲中的观点和建议。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2022)

  一、汽车电动化

  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新能源汽车打开了自主品牌加速发展的窗口期。

  新能源汽车打开了品牌加速向上的窗口期,也打开了国内汽车产业链加速转型升级的窗口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正成长为拉动产业、促进消费和扩大出口的顶梁柱。

  2、全产业链加速创新发展。

  在国家政策、企业创新、用户认可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在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上正加速赶超国际传统汽车巨头,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随着市场爆发式增长,汽车产业链在加速重构,已具备较好基础,效率高、韧性强、成长快,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3、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黄金期。

  我国新能源汽车正从市场培育期迈进市场化发展期,从政策和市场双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为主的新发展阶段。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我国主导了新能源智能汽车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革命,也将成为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

  二、产业健康发展需强大产业链,

  保障供应链

  1、重视新零部件发展,尤其是重视核心技术突破。

  汽车属性和定义的变化,导致传统汽车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正在面临重构。当前新的产业链还在建设中,壁垒尚未形成。我们必须抓住这个供应链重构的机会窗口,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改变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局面。

  2、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缺芯少魂”仍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企业在智能网联化方向上的突破。在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上,仍然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关键问题不解决,我们在新赛道上就走不快、也走不远。

  3、供应链安全面临持续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行业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电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方面的挑战。地缘冲突叠加逆全球化蔓延,全球供应链的压力指数飙升至4.35高点后仍维持高位。上游原材料价格普遍暴涨,下游整车企业普遍亏损,产业竞争更加激烈,供应链面临持续挑战。动力电池和芯片仍是阻碍汽车智能化的重要制约因素,极大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电池上游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

  电池上游资源,尤其是我国储量较少的镍、钴、锂等资源的短缺将导致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磷资源等的开发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5、芯片是重中之重。

  国内芯片企业要更加快速、坚定不移地研发车规级芯片,同时,也要鼓励国际大厂来中国投资设厂。目前国际大厂大部分还是只在中国做封装,要有更多晶圆厂来中国投资。

  6、要高度重视汽车软件产业。

  软件定义汽车,汽车也在定义软件。目前,业内已都认可软件定义汽车这一新概念,但更应该看到汽车也在定义软件。汽车软件和电脑软件、手机软件不同,架构中央化、数据云端化、以及越来越复杂的功能对软件计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汽车软件的独特性。

  7、传统供应关系正向新型供应关系转变。

  一方面,以成本导向的市场化、全球化产业分工体系,正在被国家力量推动的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所替代。另一方面,传统的塔式供应关系已经转变为网状结构,向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转变。

  8、中国企业已在一些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在这次汽车产业变革中,一定会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甚至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取得领先优势。截止到今年7月,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榜单里,中国占据了六席,这六席提供了全球超过60%的供货量。在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继续保持这个优势,未来中国的动力电池前三有可能成为全球的前三。

  三、智能制造是汽车产业

  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

  1、智能制造成为汽车产业主攻方向。

  在产品创新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智能产品创新的典型代表,使汽车被定义为智能移动终端。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生产技术、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推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在服务系统创新方面,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将智能网联汽车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为专项定制化规模生产,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2、今后15年是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西方智能制造的发展顺序,是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串联式发展起来的。今后15年是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要想后来居上,就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并行融合的并联式发展方针,走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路。

  四、汽车智能化发展明显提速

  1、我国汽车智能化速度超出预期。

  我国汽车正经历从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在这个基础上正在向网络化,无人驾驶、智能化汽车的方向急速前进,前进速度之快超出了预期。中国汽车总销量中,燃油车将从顶峰快速下降,新能源汽车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30年之前超过总销量的50%,大约在2025-2030年年间达到50%的渗透率。

  2、车内网、车联网、高精地图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车内网在行驶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交互,同时通过多车区域互联实现协同感知和管控。通过5G+北斗+传感器的车联网作为信息节点,进行车车、车路、车人等之间的动态交互,实现道路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的协同感知与管控。高精度地图为汽车提供安全冗余,保证汽车在雨雪、大雾等极端环境下不受干扰。这三项技术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必要条件。

  3、智能汽车需要多种技术多个产业赋能。

  从燃油时代到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汽车的自身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不仅电池、电机、电控代替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更有原本与汽车不搭界的互联网通信、雷达、传感器、芯片、计算平台、控制器、高清地图、云控平台、AI算法等产品、产业,都成了汽车产业链和汽车产业的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汽车正在变成一个体量巨大的综合体,需要多种技术、多个产业的赋能和支撑。

  4、中国已成为全球智能芯片角斗场。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从全球化到本地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关系的转变;从整车厂到一级供应商、再到二级供应商的传统链状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都为本土芯片“上车”提供了非常大的机遇。在智能驾驶等新型芯片领域,中国芯片供应商和国际芯片供应商已处在同一梯队。

  五、动力电池产业面对新挑战

  1、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趋势将是低碳化——低能耗、低排放、低损耗;高端化——高品质、高安全、高技术;智能化——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控制。

  2、全世界兴起新一轮电池材料体系创新突破竞争。

  2025年之前现有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实现350Wh/kg的能量密度,2030年之前,逐步从液态向固态过渡实现400Wh/kg,2035年之前实现500Wh/kg新体系电池的规模产业化,包括全固态锂金属电池、锂硫电池等。

  3、磷酸铁锂电池适合中国国情。

  国内最近发现很多锂矿,锂资源总体可以满足全国3亿多台汽车全面电动化的需求。而钴资源主要分布在刚果、印尼和澳大利亚,我国探明储量只有13万吨,占比不到2%。镍资源我国探明储量只有约400万吨,占比全球约4%。钴和镍的储量无法满足我国汽车全面电动化需求,我国不能从燃油车时代被石油卡脖子,变成电动车时代被金属钴和镍卡脖子。发展磷酸铁锂电池是正确的战略方向。

  4、欧盟、美国又推新法规。

  中国在电池上游关键矿物生产领域占据了较大优势,因为看到亚洲和中国的这个产业优势,欧盟和美国出台了《新电池法》和《通胀削减法案》,对我国电池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布局,包含矿产、材料以及电池产业的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削减地缘政治、本土保护政策对我们的影响。

  六、对推动我国新能源智能汽车

  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

  这场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我们必须把未来的汽车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评估它的发展前景,部署它的未来。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周期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

  2、加快低碳体系建设。

  明确汽车产业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模式、目标。在明确各行业的减排目标和责任边界基础上,鼓励不同行业以合作模式共同实现碳中和目标。重视系统性减碳,推动汽车行业、能源行业、零部件制造商和原材料供应商,达成系统性产业链减排目标。通过将汽车减排纳入碳交易体系、建立汽车奖惩机制等措施,引导行业向低碳方向发展。

  3、从源头开始提供供应链保障。

  要引导企业优化汽车芯片供应链布局,形成完整的本地化供应能力;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矿产资源的储备布局;将上游关键材料纳入战略储备资源;通过对锂、钴等重要资源的宏观调控,缓解当前资源紧张、价格飞涨等问题。

  4、企业要积极应对三大趋势变化。

  一是产业链全球化向本土化转变,要强化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应对大国产业博弈。二是碳中和长期趋势面临中短期的扰动,要坚持产业链绿色化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三是产业链生态化开放融合,要努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5、行稳致远需考虑几个平衡。

  一是平衡好技术、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新能源汽车的创新要源于市场,忠于市场。二是不做技术噱头和资本急躁的技术堆砌和无效创新,平衡好产品与企业规模效益的关系。三是平衡好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关系,全产业链要构建合作共赢、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上下游产业要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问题,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四是平衡好产业发展和用车环境的关系。

  6、鼓励上下游产业合作机制创新。

  加快推动重点区域应用和参与电力交易试点,提升V2G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范围和比例;鼓励充电场站和新能源汽车用户参与电力现货、绿电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以绿氢制备和燃料电池商用车大规模商业示范为龙头,拉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加强电池循环经济模式建设,推广先进回收技术;鼓励相应机制的全球化探索,建立各国回收管理政策交流机制。

  7、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立足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阶段,瞄准哑铃型市场结构短板,发挥整车企业引领作用,强化产学研与整车、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创新,加强对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的攻关,加快解决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难题。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