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百人会2022年度第24期研讨会召开

作者:森林 2022-05-16 17:47:19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探讨汽车电动化与亚洲绿色交通发展“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百人会2022年度第24期研讨会召开。

百人会2022年度第24期

  东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顺应全球产业趋势,东盟国家近年来积极加速电动化转型,纷纷制定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战略和配套政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电动车产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5月10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和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2年度第24期高端研讨会)在线召开,以“汽车电动化与亚洲绿色交通发展”为主题展开探讨。

  会议邀请到东盟能源中心、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缅甸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开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际组织、相关行业协会与研究机构、企业与地方政府共计60余位代表参与。

百人会2022年度第24期

 

百人会2022年度第24期

  会议围绕中国与东盟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经验和做法、挑战与机遇,东盟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潜力,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前景与相关建议、行动计划等议题展开。

  01、中国-东盟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十余年,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并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提速,中国车企把握机遇、积极布局“出海”,参与全球电动汽车产品及技术的普及推广。

  同时,进入市场驱动为主的新阶段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指出,产业链产能过剩、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的产品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形成、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不畅通是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关键挑战。

  东盟是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拥有比较完备的汽车产业基础。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生效,东盟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特别关注的一个新的发展区域,然而东盟全面电动化也还面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技术和商业化模式不断演进的挑战,中国与东盟在政策经验交流和产业合作层面存在良好的合作契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指出。

  2021年东盟地区汽车销量约为300万辆,未来7-10年会增加到1000万辆的规模,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东盟能源中心执行主任乌塔玛(由安迪·塔尔塔代表致辞)介绍,在全球减碳、保障能源安全、城镇化发展等综合因素的推动下,东盟地区的汽车产业也开始向电动化转型,泰国、新加坡、印尼等过都制定了推动电动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发展战略目标。总体来看,东盟地区的电动车产业还都处于发展初期。

  02、中国-东盟国家电动汽车的产业合作路径

  中国与东盟有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双方于1994年建立对话机制,此后双方贸易额已扩大85倍。2021年,中国和东盟迎来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地区在电动车产业上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合作前景广阔是本次会议达成的重要共识。

  与会代表建议,可以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倡议等已经建立的合作关系、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在电动车产业的合作。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表示,多边机制、战略协调和研发合作是电动汽车和绿色交通国际合作成功的三个支柱。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在分享科技和产业成果分享、加速地域产业发展战略协调合作、以及鼓励研发协作和技术转移等方面,更好地造福双方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建议,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可以率先在产品、产业和政策三个重点领域展开合作。在产品领域,可以优先在公共交通领域展开合作,公共交通是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的电动化领域,在国家减碳战略和出行变革领域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在产业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既有产业互补关系,也有市场升级的协同空间,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产能向东盟有市场需求的地区转移,形成深度合作。在政策领域,中国愿意与东盟的相关城市、政府部门交流和分享中国在推广电动汽车产品、建设充换电等基础配套设施、以及产业发展管理等方面积累的政策经验。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建议,中国-东盟国家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投资贸易合作平台,比如建设更多充电基础设施、拉动电动汽车生产的投资、扩充供应链等,在电动汽车行业创造更多价值。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补充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还应该在技术标准、法规认证等技术和标准领域积极开展合作。节能降碳与电动化、智能化带来诸多新技术新挑战,在共性技术与标准法规方面进行跨区域的共同研发、协作很有必要。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