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黄宏生:加强对“脱碳工程”的研究的几点思考

作者:田禾 2021-04-25 11:18:48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随后,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2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提出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做企业,首先要能察大势。

  中国未来的低碳之路,就是我们面临的大势。

  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从欧盟力推“绿色新政”到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从日本确立“绿色增长计划”到韩国公布碳中和促进战略,全球主要经济体竞相立下“零碳承诺”。

  汽车产业是绿色经济的“排头兵”,也是最能感受经济转型的“晴雨表”。2021年1月16日,在第七届电动车百人会线上论坛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Trankmann)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运输电动化是实现各国气候目标和确保地球世代宜居的关键途径。以推进减碳、脱碳最为“给力”的欧洲为例。早在2005年,欧盟就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2019年4月,欧盟发布了“史上最严”的碳排放标准《EU2019/631文件》,其中规定,自2020年起,欧盟范围内新登记乘用车碳排放标准为95克/公里;2025年和2030年乘用车的减排目标分别为15%和37.5%。并规定自2021年起,新注册车型必须安装车载油耗监测设备以实时监测车辆碳排放量。2021年3月10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与世贸组织兼容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决议:如果与欧盟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不能遵守欧盟的碳排放相关规定,欧盟将对这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

  各国的“绿色新政”直接引发了全球车企的碳博弈升级,各大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都在想方设法减碳、脱碳。戴姆勒、大众、宝马、沃尔沃、通用、福特、丰田、日产、博世等均已陆续提出各自的碳中和目标,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将碳中和作为发展愿景。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能为我国碳达峰做出亿吨级贡献,因此,国家对汽车产业的碳排放标准必会趋严。放眼全国,主要车企也开始推进“脱碳工程”。如吉利、长安、蔚来等均已提出了减碳愿景,并已经陆续在生产、供应商、包装物流以及回收利用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的碳排放管理举措。

  海外市场是我一直在关注的一个重点。2019年10月,两年一届的国际车展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幕,集团专门派出考察团前往考察,回国后做了分享。我在分享会上发表了演讲,指示公司相关部门要对欧洲市场进行研究。纵观世界各国,欧洲标准是最高标准之一。如果我们能进入欧洲市场,就对公司占领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甚为有利。因此,时不我待,“脱碳工程”要抓紧研究和推进。

  要用“脱碳工程”锻炼团队,引领公司科技的进步。以任务来锻炼团队、提升技术水平,我们是有这方面的经验的。早在2018年,我们就提出了要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并迅速立项。历经三年的探索和磨练,公司成功开发出了“蓝鲸号”无人驾驶车。这只可爱的“小蓝鲸”已成为公司的一张名片,销量喜人,同时,无人驾驶技术也向天美汽车、智能矿卡延伸,我们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无人驾驶技术自主产权的整车车企。更重要的是,公司拥有一支成熟的专业团队。因此,在“脱碳工程”上,我们也要抢占先机,下好“先手棋”。

  加紧推进“脱碳工程”,要加强对欧洲等海外市场准入的研究。可以预见,未来,汽车出口除了质量、性能和品牌过硬之外,还必须过更严格的环保关。它不仅限于单纯的排放标准,而是从开发到制造、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是否符合当海外市场的碳排放法规。换句话说,谁能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尽早、尽最大程度实现减碳、脱碳,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目前,公司在这方面的储备还比较薄弱。例如,在2020年创新大会上,公司仅有1项涉及海外市场的管理创新项目。

  要抓紧储备相关法律、环保和英语等专业人才。人才是立企之本。公司虽有法律、环保和外语等专业人员,但数量不多,专业知识、眼界多局限于国内市场,尤其缺乏既懂法律、又懂国际贸易等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脱碳涉及公司的方方面面,既是系统工程,又是漫漫征途,需要我们进行前瞻研究,提前布局,实现未来公司的转型升级。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