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纠结的电动车发展之路

作者:佚名 2012-07-06 09:36:03 来源:网络

  提到电动汽车,人们脑中的概念除“新能源”、“节能”等优点之外,也许还会有“技术不成熟”、“电池过热着火”等负面印象。电动车产业一直无法实现大规模私有化,也许正是因为它离普通人太远,雾里看花,我们对它的误解太多了。

  实际上,除了一般宣传中提到的节能和零排放以外,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电动车的技术与特点。记者日前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动车展览所见,一些公司的新车展示现场常常有许多观众驻足观看,但表演结束后均纷纷散去,鲜少有人询问购买。当被询问有何顾虑时,多数观众认为电动车技术不成熟、一次充电后能跑的里程太短、价格有点高。

  而据记者了解,低速小型车(每小时不超过56公里)一次充电后可以驾驶120-160公里,一般的城镇居民每天所经历路程在10到15公里,驾驶小型纯电动车完全能胜任,在大型城市的一定区域内也已足够。此外,国家对个人购买电动车有补贴政策,今年9月起在北京购买电动汽车最高能得到12万元补贴,此外还将享受“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国家代付)”的特殊优惠。这也将降低个人购买的成本。

  “我们在用燃油车的观念看电动车,这是不对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第四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说。燃油车的特点是速度快、功率大、耗油多,但对电动车来说,电池数量越多、功率越大越容易过热,安全性越低。“乘坐电动车要改变以往追求大功率、高级车的观念,”杨裕生说,“电动车以方便快捷、简朴实用为主。认为低速车不安全、技术水平低,都是一种误解。”

  如果寄希望于更大功率更安全的电池面市、继续追求车辆的档次与速度,那么只不过是将燃油换成了电力,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节能。与其这样,我们更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自身观念,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对“绿色、低碳、环保”有深切体会。

  近年来,警用车、环卫车、客车、公交车等领域都已经开始运营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其实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的批准实施,未来交通管理法规、安全体系评价等方面都将对小型民用电动汽车制定专门的规定和适用标准,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和使用环境将越发完善。

  在政策扶持电动汽车产业之外,政府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开展全面的宣传教育,让普通消费者了解电动车、改变人们对电动车的错误认知。

  当大家都开始期待能够驾驶着电动车、过更低碳的日子、呼吸更清新的空气时,电动车与百姓生活的距离就不再遥远了。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