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新能源爆红,高端车含金量更高 比亚迪晒出2021“成绩单”

原创 作者:十三先生 2022-01-17 18:13:55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岁末年初,各家车企过去一年的销量成绩单也相继发出。2021年,比亚迪也继续保持前进的脚步,燃油与新能源车产品线全面开花,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纵观全年销量,新能源车型依然是比亚迪的销量支柱,事实上,比亚迪在2021年能够取得可圈可点的表现,离不开企业对市场的精准洞察,凭借王朝系列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e平台3.0等核心技术的加持下,是比亚迪销量大涨的关键因素。

  新能源与高端车型销量持续走高

  从比亚迪发布的全年新车销量来看,12月份比亚迪销量为97990台,同比增长77.9%,其中新能源车销量92823台,同比增长236.4%。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全年销售730093台,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车销量593745台(纯电动车销售320810台,DM插电式混动车型销售272935台),同比增长231.6%。相比于去年年初网传的4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超出了50%。

  具体车型销量方面,比亚迪汉12月销量13701台,全年销量117665台,“汉“是比亚迪迈向高端的一小步,同时也是自主品牌中大型轿车向上的一大步。在11月大型轿车销售榜单中“汉”冲到第三,仅落后宝马5系和奔驰E级一两千台,表现足够可圈可点。

  而比亚迪唐家族12月销量9000台,全年销量54204台;比亚迪宋家族12月销量22386台,全年销量200870台;比亚迪秦家族12月销量25943台,全年销量194220台;比亚迪元家族12月销量8577台,全年销量41402台;比亚迪e系列12月销量4160台,全年销量38360台;比亚迪海豚12月销量10016台,8-12月累计销量29598台。

  不可否认,在身处疫情、芯片短缺等多方困恼时,比亚迪能够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实属难能可贵。当然,也侧面反应了比亚迪自身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在研报中指出,今年以来比亚迪积极扩建产能,保证订单的交付,预计随着销量稳步爬坡,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技术成就产品硬核实力

  一直以来,新能源电动车的频繁自燃问题,让消费者对市场上电动车的安全心产生质疑。安全是拦在电动车市场爆发的一座大山,安全问题无法保障,产品竞争力无从谈起。以技术起家的比亚迪,自2021年3月份起率先向市场推出了“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技术,正式凭借这两项核心技术的发布,不仅真正解决了用户对选购新能源车的后顾之忧,也令行业对比亚迪这家自主品牌在次刮目相看。

  大名鼎鼎的“刀片电池”不但使稳定性更高,而且在成本上也作出了更好的平衡。之前在电池最恐惧的“针刺试验”中,钢针分别贯穿不同种类电池,刀片电池表现出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的特性,相比其他电池表现更加出色。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DM-i超级混动技术”,在此之前国人对“两田”对混动技术十分认可,但当解过比亚迪混动技术之后,你会发现无论是在油耗还是性能表现上,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都完全具备与合资品牌掰一掰手腕的实力。

  我们以比亚迪秦PLUS DM-i为例,工信部给出了3.8L/100km的数据,实际体验表显油耗水平几乎比工信部申报数据更加好看,这对于家用来说无疑成本优势更加明显;以秦PLUS DM-i 车型10.58万的起售价,价格与性能完全碾压卡罗拉双擎,更何况还能获得一块绿牌,性价比毋庸置疑。随着搭载比亚迪DM-i 混动的车型不断丰富,相信2022年的混动市场将会上演一出精彩好戏。

  畅销背后,是品牌多年沉淀

  2021年在各大厂商深受芯片短缺困扰时,比亚迪全年销量受到“缺芯”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完全益于比亚迪自己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才得以保证了市场订单的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的热销,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销量也快速增长,甚至供不应求。

  数据显示,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仅次于宁德时代,是第三名中航锂电装车量的3倍左右,市占率达到16%。今年,比亚迪将新加几条产线和四个工厂,如果国内疫情情况恢复正常的话,比亚迪一个月满产能能达到12万辆。另一方面,海洋系列车型的推出,海豚的登陆又为比亚迪开辟了一块全新的市场,对于比亚迪的销量或许还有助力。

  去年以来,国内的自主品牌纷纷推出自家的高端品牌,例如东风岚图、上汽飞凡汽车、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等等,在看比亚迪目前只有“王朝系列”苦苦支撑。虽然王朝系列的产品已经推广多年,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下半场比亚迪如何在智能汽车新赛道上抢占更好的身位,还需要在不断深耕产品力,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为更多年轻用户带来他们更加想要的、更高端的产品才行。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