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滴滴今年融资超95亿美元 主要投向AI及新能源车

2017-12-22 09:33:48 来源:证券时报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这也是继2017年4月滴滴完成超过55亿美元融资后,在年内的又一轮融资。至此,滴滴在2017年完成的融资规模已经达到95亿美元。滴滴并未透露目前的最新估值,不过2017年4月的融资完成后,滴滴估值已超过500亿美元。

  “滴滴依然在使用自己的方式,比如扩张新的产品线以及开辟新的海外战场来保证持续发展。既然持续发展势头这么良好,那么我认为,滴滴持续吸引资本进入也是意料之中的。”独立互联网出行分析师张旭向记者表示。

  对于此次融资后的计划,滴滴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

  强调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是滴滴在2017年初提出的重要战略,滴滴表示,新一轮融资完成后,坚实的资金储备将令滴滴更积极地推进国际化战略,为全球更广泛的社群提供优质、多元、创新的交通服务,其中特别强调了“资金储备”。据媒体报道,此轮融资后,滴滴的现金储备将达到120亿美元。

  此前,滴滴已经先后通过投资、产品技术合作等形式成为Grab、 Lyft、Ola、99、Uber、 Taxify、 Careem等多家海外移动出行企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滴滴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潜力较大而尚不活跃的市场,滴滴也积极寻找独立开拓业务的机会,希望尽快将产品与服务直接带到适当的市场。

  然而,目前看到的滴滴国际化策略,多以投资海外企业为主,滴滴是否会向海外市场输出以滴滴品牌命名的服务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看点,在这方面可以类比曾经的优步中国。对此,张旭向记者表示,滴滴在海外确实将会以更加独立的方式运营。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有优秀的本土伙伴,滴滴可能会选择进行合作,帮助当地本土企业的产品技术升级,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没有的话,滴滴就会准备自己进入这一市场。该负责人介绍,积极灵活的国际化策略建立了众多高效的投资和技术合作关系,有利于以最大的效率培育新兴市场。

  建新能源车服务体系

  随着新能源车的逐渐普及,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传统车厂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众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码“造车”。滴滴官方透露的融资后计划中有一项是“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格外令人关注。

  关于造车及新能源车服务,2017年9月,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曾表示,滴滴2017天的两个关键目标,一是出租车融合,二是国际化。明天的目标是共享汽车、新能源,而后天是无人驾驶。

  当时,程维也坦言,滴滴并不希望成为一个造车的企业,而是更愿意基于大数据,为制定新型共享汽车标准提供基础,并大力推广新能源,希望通过合作,一起设计第一代共享新能源汽车,推动第一代大规模应用的共享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实现。

  记者掌握的情况显示,共享出行服务有利于降低新能源车辆使用的相对成本。目前滴滴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辆运营商;截至2017年11月,有26万辆新能源车在平台运营,2020年预计将有超过100万辆新能源车在滴滴平台运营。

  张旭认为,“造车和汽车服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汽车服务的角度讲,滴滴实际上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布局,例如C2C模式的专车本身就是服务车主的一环。”

  张旭认为,滴滴未来要做的汽车服务并不止于这些,还包括将自己的加油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努力去建设充电网络等,以及此前滴滴与人人车达成的战略合作均属于这一范畴。

  上述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滴滴正在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提前投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小桔充电”也正在筹备搭建中,可以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全国范围的“桩联网”,为滴滴平台上26万新能源汽车司机带来环保、便捷的充电服务。

  加大AI投入规模

  滴滴还透露,将加大在AI人才储备以及技术上的投入规模,并且持续提速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的能力建设。

  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加码AI领域的布局,而对于出行企业或者产业链其他参与者,还面临着无人驾驶的机遇。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滴滴探索AI驾驶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司机安全行为动态检测等。据了解,滴滴正在参与技术转型过程中的再培训项目,也在开展AI领域的研究和实验,例如,智能驾驶技术就是滴滴美国研究院的核心项目之一。

  另外,该负责人表示,随着无人驾驶等新科技的成熟,未来会产生新的行业,带来新增就业机会以及其他多样化出行服务,如充换电网络建设与维护等。同时,滴滴希望与同业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智能驾驶的发展。

  谈到未来的交通行业变革,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将滴滴打造成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的世界顶级科技公司,“我们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网络,让整个城市的交通效率更高,探索和公共交通体系的有机融合,成为未来整体智能交通体系的一部分。”

  就中国的移动出行行业而言,虽然已经有了巨大的增长,但同时也是刚刚起步。城市人口每天有刚性的出行需求,但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触及率还不到3%。“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都还在迅速演变。”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说道。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