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双重压力下动力电池企业路在何方?

作者:杨晓峰 2017-04-14 09:54:01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2017年伊始,受补贴大幅退坡影响,动力电池企业受到来自整车厂降价诉求和电池原材料上涨的双重压力,处于"上挤下压"的艰危时刻。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面对多种因素汇集的"中国式挑战",2017年动力电池企业如何突围?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分析认为:困境往往是创新的温床!唯有创新才能

  赢得生存和发展。而提升动力电池的品质和性能指标、降低电池成本成为当前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动力电池企业需要攻克的紧迫课题和最大挑战。

  车企频喊话   降本没商量

  对于新能源客车企业来说,应对补贴大幅下降的首要策略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降低成本。从成本费用的构成分析来看,在原材料成本、工资费用、制造费用、企业管理费等几大模块中,原材料费用无疑占了总成本的最大比重,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有专家表示,除通过增加产量、提升销量来实现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外,整车厂更需从电动车三大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上入手降低成本,而占据整车成本30~40%的电池就成为最主要目标。

  这也导致了2017年伊始,就上演了整车厂和电池商的博弈大战。事实上,2016年底补贴新政还未出台前,整车厂就已开始与电池厂商进行洽谈,从当前的情况看,20%的降本要求已成为整车企业的集体诉求。而几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电池厂商负责人在接受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采访时表示,"整车厂要求电池成本按照补贴退坡幅度下降20%,但目前我们只能做到10%以内。"

  事实上,伴随着政策补贴持续"退坡"和近年来新能源电池产能的集中"爆发",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与电池供应商的供需关系已发生"反转":此前,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电池供不应求,价格也水涨船高;但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市场演变,供大于求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已成为买方市场。

  在买方市场时代,车企话语权显现强势,电池企业则有"人微言轻"之虞。

  原材料涨价   雪上又加霜

  屋漏偏逢连阴雨。对于"祸不单行"、降本困难的电池商来说,供大于求的动力电池市场正在遭遇上游材料价格上涨的困境,可谓雪上加霜。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了解到,2017年2月份动力型三元材料523的价格已经涨至17.5-19万元/吨,均价较1月上涨1.7万元/吨,较2016年底涨幅超10%。受新能源汽车市场调整期的影响,三元系列市场2月成交偏淡,但价格仍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有所上涨。而碳酸锂目前主流价约为12.9万元/吨,价格上涨约0.5万元/吨。因此,由于上游材料成本上升导致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价格都有所上涨,降本变得更加困难。

  据预测,受规模效应、设备原材料下降和梯次利用等因素影响,未来动力电池价格还将持续下降,预计到2020年,动力锂电池价格将下降至1.1元/WH。

  一方面,上游材料成本上涨;另一方面,整车厂要求降价的诉求强烈,电池厂商处于'上挤下压'的被动状态。事实上,电池厂商的压力不只来源于成本。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技术路线调整给电池厂商带来的压力也十分巨大,电池厂商必须根据政策标准对电池规格、PACK方案甚至材料配方进行调整。

  打赢突围战   神通各不同

  2016年11月22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提出: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这引起了新能源客车企业和公交用户的极大关注。

  目前,整个行业有三百多家电池企业,市场情况复杂,能达到80亿瓦时的厂商只占少数。对此,专家表示,国家补贴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扶优扶强,提出产能要求,是希望行业企业加大投入与研发,从自身出发做优做强。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如何在做优做强的同时又降低成本,主流企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文所列的五家企业案例表明尽管做法各不相同,但创新无疑是其共同彰显的独特符号。

  比亚迪的秘笈在于"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作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打造了从电池到整车研发制造的新能源全产业链闭环,加之布局全领域、全品类的"7+4战略",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效应来实现成本下探。此前,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随着我们的规模不断壮大,对补贴政策的依赖程度会逐渐减少。例如,落成不足两年的比亚迪新能源电池坑梓基地,8GWh的新能源电池产能现基本已100%利用,随着海内外新能源汽车版图不断扩大,我们正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

  而以创新技术为核心攻克成本挑战则成为宁德时代的不二法则。除年销量全球第三的成绩外,宁德时代还有一个"耀眼"的标签光环,那就是中国唯一一家向外国乘用车企提供电池系统的企业。这家给宝马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每年将不低于销售额5%的资金作为研发投入,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面对媒体时曾公开做出承诺。"我们是想以有限的能力资源,把这一件事情做到世界最好。实现到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公斤,成本降一半的十三五目标"。据悉,宁德时代新能源建立动力电池研究院,其中博士150多名,海外专家20多位。强大的科技投入为产业发展注入蓬勃动力,也为降低动力电池成本,努力实现2020年电动汽车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成本与传统燃油车成本不相上下打下了坚实基础与科技保障。

  面对中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多样,百家争鸣的市场现状,技术路线应该如何选择?哪些技术路线最适合市场呢?微宏动力的做法是"创新思维模式,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求同存异"。微宏动力高级营销副总裁何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路线本身不存在优劣之分,针对不同的市场应用,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

  就微宏动力而言,在产品梯次研发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类型的电池产品。微宏动力第一代产品是钛酸锂电池,第二代产品为多元复合锂电池,何欣表示,2017年微宏动力还将推出新一代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产品。快速充电、高安全、长寿命是微宏动力的品质核心,公司所有产品都是牢牢锁定这三个技术来开发,并获得了行业广大用户的认可。截止到2017年3月,装载微宏动力电池的快充车辆,已经成功运营超过1.5万辆,产品遍布全球6个国家,140余个城市。同时,2017年三批推荐目录统计显示,目录涉及新能源客车658款,其中微宏动力电池配套排名第三。如今,微宏动力扩产能的计划已经排上日程,到2019年,微宏动力产能预计可达到15G瓦时。2020年之前,将基本实现80亿瓦时产能要求。

  以各个环节多点突破的系统思维来构建降本体系成为国轩高科的特色优势。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杨续来在国轩高科第六届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国轩高科着眼于全生命周期利用,通过提高电芯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合格率,共同开发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相关技术及市场,以期最大程度低系统成本。据了解,国轩高科联合北理工、中科大、物理所、北汽新能源等12家单位,形成以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国轩高科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联盟,从动力电池产业链各个环节突破现有技术瓶颈,解决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实现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以及集成应用,赶超国际先进企业,实现中国动力电池技术产业升级。

  比克电池选择高镍少钴的技术路线、坚持从管理和工艺上降成本俨然成为不走寻常路的另类标本。前不久,比克电池举办"打造绿色锂电生态链"媒体开放日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比克动力电池公司企管中心副总裁李凤梅说,"材料成本从2015年年底开始就有上浮的波动。我们公司从技术角度上走高镍少钴的路线,以811为重点开发项目,钴比例占10%以下,材料的涨幅对本身影响不是特别大。比克电池坚持从管理和工艺上降成本,因此材料价格上涨总体对我们影响不是特别大。"此外,比克电池通过智能制造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生产工艺及智能制造水平。

  "条条道路通罗马"。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多种多样,并非上述三种。但三家企业的创新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

  可以预见,随着后补贴时代的来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将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挑战。或许,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大战不可避免,谁能专注技术、创新发展、提质增效,谁将能赢得未来。

  从这一角度看,重重压力对于动力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免是坏事。

 
0
生成海报
下载海报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